公司动态
露天采矿不要一刀切,它不是破坏生态的“元凶”!
[2022-05-25]
众所周知,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必须要因矿制宜,根据不同矿种、不同地质条 件制定不同的开发利用方案。不论是露天采矿,或是硐采、井工采矿,其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涵盖了包括资源的高效利用、土地复垦、生态保护等多个方面。如果矿山企业严格按照开发利用方案实施,完全可以实现生态保护与矿产开发二者的协调发展。

不可否认的是,露天采矿因历史原因,矿业权设置不尽合理,致使有些矿山形成了多个高陡边坡,加之其开采方式需要大幅剥离覆盖层,给人的感官差,极易被贴上破坏生态环境的标签。如果这些露天采矿企业再不能严格开发利用方案及时进行土地复垦和生态恢复治理,那就自然而然会受到社会各界的质疑甚至炮轰。但是关键的一点我们不能忽略,那就是露天采矿对生态环境的损害是暂时的也是很容易修复的。如果事后恢复的好,完全可以恢复原貌甚至比原始状态还要好。

毋容置疑,对矿产资源选择何种开发利用方式,都是经过科学论证和评审通过的,既兼顾了安全、高效、环保,又具有很强的科学性、针对性、实用性。对一些矿脉薄、覆盖层后、剥采比高的矿产,硐采自然是最佳选择。如果在开采过程中,及时利用废石及尾矿对采空区进行充填,并最大限度地保护好含水层,那井下开采对自然生态环境的扰动就很小。而对一些资源储量大且集中、覆盖层薄、采剥比小的矿产,选择露天开采无疑是最好的方式。比如,现在的建筑用砂石矿,一整座山都是砂石资源,而且覆盖层很薄,如果让其采用硐采,那该如何来编制开发利用方案,又该如何来确定哪些是废石哪些是资源?在一整块砂石资源中人为地划定出一个“矿脉”进行开采,那是不是又无形中增加了企业生产成本、造成了资源的极大损失和浪费?所以,轻易否定并关闭露天采矿,说轻了是不懂矿业开发规律而导致的决策失误,说重了则是没有精准理解和把握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而体现出的懒政粗暴行为。

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我们必须要科学辩证地看待露天采矿。前些年,社会环保意识不强时,一些地方以露天采矿安全系数高为由,曾要求能露天采矿的尽量要求露天采矿。而现在环保压力大了,又马上转向,限制和禁止露天采矿,这种只顾一时不顾长远、只看局部不顾整体的做法,是典型的“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同时,我们还要清醒地认识到,露天采矿在保障资源供给、提高资源保障能力方面发挥的重要作用。刚刚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正确认识和把握初级产品供给保障,将“坚持节约优先,实施全面节约战略”作为进一步夯实经济发展基础、应对内外部风险挑战的重要一环。国内的几大露天铁矿、铜矿、钼矿、煤矿,以及众多的砂石骨料矿山,在高效开发利用资源、稳定产品价格、保障经济发展方面同样也发挥了“压舱石”的作用。